添加日期:2016年8月5日 閱讀:1783
網上售藥曾經被多方大佬看好,于是紛紛進軍醫(yī)藥電商行業(yè)?*近CFDA發(fā)公告:全面禁止第三方網售藥平臺。這中間到底是因為什么呢?
網售藥品挑戰(zhàn)仍大
藥品是特殊商品,事關消費者生命健康。實體藥店要在嚴格監(jiān)管下經營,包括藥品銷售機構資質、從業(yè)人員資質、藥品質量安全等,都有一套成熟的機制。然而,推行藥品網上零售這一新的藥品銷售模式可以說是一柄“雙刃劍”,有利有弊。有利的是互聯(lián)網打破信息的壁壘,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到想要的藥品,特別是短缺藥、新特藥。同時,網上價格競爭的透明化,有效降低了藥價,讓消費者可以買到價格更便宜的藥品。曾有媒體報道,網上售藥,*低會比傳統(tǒng)渠道便宜20%到40%。而不利的一面則是網售藥品作為一種新生事物,相關法律法規(guī)還不完善,容易出現(xiàn)假藥、濫售處方藥等行為,影響藥品質量安全。
誠然,倘若“網售藥品”實施的好,必將完善我國藥品銷售市場,增進消費者福利。如果出現(xiàn)過多問題,則會給其環(huán)境帶來損害,*終損害消費者的利益。如網售處方藥的放開將涉及安全、支付等多方利益,真正執(zhí)行和監(jiān)管都面臨多方挑戰(zhàn)。
試點暴露的問題
其實,2014年5月國家食藥監(jiān)總局發(fā)布了《互聯(lián)網食品藥品經營監(jiān)督管理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,意見稿稱擬放開網上銷售處方藥。然而,這個《征求意見稿》卻遲遲未“轉正”,恰恰說明了國家在這方面的慎重,通過試點——總結——推廣的辦法,以盡量減少改革的失誤。從各方態(tài)度來看,焦點在處方藥的銷售。據有關資料顯示,目前處方藥的銷售額占國內藥品整體銷售額的70%到80%,且利潤遠遠高過非處方藥,對電商來說,其瞅準的正是處方藥。
眾所周知,處方藥是進行特殊管制的藥品,用藥不當,很可能對人的身體造成極大傷害,甚至危及生命。正因為此,一直以來,有關部門對處方藥的管理十分嚴格。不可否認的是,在實體藥店中,處方制度遵守的本來就不夠好,處方藥在一些地方可以隨手買到。這一問題一定程度上被復制到了網上,此趨勢更值得警惕。假如處方藥混跡于非處方藥之中,通過網絡對外銷售,其危害遠大于實體藥店的類似做法,網售藥品模式也會因此被引入歧途,*終降低了整個藥品電子商務環(huán)境的公信力。
必須承認,在試點過程中,也暴露出較多問題,如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、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(jiān)管等問題,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等。
當不能一停了之
不過,對于網售藥品的試點不能一停了事,也不能勉強推行。要知道,互聯(lián)網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,藥品零售搭乘互聯(lián)網的順風車,亦是不可扭轉的趨勢。然而,在目前第三方平臺粗放化發(fā)展,而藥品市場本身有待規(guī)范的情況下,出于保障公眾用藥安全的考量,讓第三方平臺網售藥品先暫停,未嘗不是明智的選擇。
值得期待的是,要想使網售藥品進入良性發(fā)展軌道,一方面,需要有關部門在正視問題的基礎上,根據前期試點情況,加以分析、總結、再次征求意見,制訂嚴密規(guī)則。另一方面,要充分借鑒國外經驗,對政策和監(jiān)管加以完善,再循序漸進由點及面,逐步推廣,盡早摸索出適合國情的網上藥品銷售及監(jiān)管模式。
文章來源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廣州金孚互聯(lián)網科技有限公司-1168醫(yī)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http://m.pndqq.cn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1168醫(yī)藥招商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
3.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4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聯(lián)系郵箱:1753418380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