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日期:2021年4月22日 閱讀:1819
一)穴位貼敷療法的功效
穴位貼敷療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貼敷藥物,通過藥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。其中某些帶有刺激性的藥物貼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發(fā)泡化膿如 “灸瘡”,則此時又稱為“天灸”或 “自灸”,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稱為發(fā)泡療法。若將藥物貼敷于神腧穴,通過臍部吸收或刺激臍部以治療疾病時,又稱敷臍療法或臍療。
穴位貼敷療法適應癥廣、療效顯著、副作用少。貼敷保健治療,不經過脾胃,故不致傷害脾胃而影響水谷精微的輸布,雖有攻伐,但不直接連及臟腑,作用緩和,因此,可以避免五臟氣血損傷及由此產生的陰陽偏勝偏衰的病變。此外,藥物貼于穴位,便于觀察,如有不適感覺或異常情況發(fā)生,可立即將藥物撤除,可避免發(fā)生嚴重毒性反應。
穴位貼敷在防病保健方面,有著廣泛的應用,臨床也有大量的報道。例如對于身體虛弱者的預防保健,臨床常選用補腎健脾、疏肝養(yǎng)肺、益氣活血、溫經**的藥物,貼敷于關元、氣海、背俞、足三里等具有強壯作用的穴位,起到增強人體正氣,提高抗病能力,預防疾病的作用。
(二)適應范圍
穴位貼敷法適應范圍相當廣泛,不但可以治療體表的病癥,而且可以治療內臟的病癥;既可治療某些慢性病,又可治療一些急性病證。主治病癥主要有: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自汗、盜汗、胸痹、不寐、胃腕痛、泄瀉、嘔吐、便秘、食積、黃疸、脅痛、頭痛、眩暈、消渴、遺精、陽萎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子宮脫垂、乳癰、乳核、瘡瘍腫毒、喉痹、牙痛、口瘡、瘧疾、關節(jié)腫痛、跌打損傷、小兒夜啼、厭食、遺尿、流涎等。此外,還可用于防病保健。
(三)注意事項
①凡用溶劑調敷藥物時,需隨調配隨敷用,以防蒸發(fā)。
②若用膏藥貼敷,在溫化膏藥時,應掌握好溫度,以免燙傷或貼不住。
③敷藥后要注意固定,以免藥物移動或脫落。
④能引起皮膚發(fā)泡的藥物不宜貼敷面部。
⑤對刺激性強的藥物,貼敷穴位不宜過多,貼敷面積不宜過大,貼敷時間不宜過長。
⑥對久病體弱消瘦以及有嚴重心臟病、肝臟病等患者,使用藥量不宜過大,貼敷時間不宜過久,并在貼敷期間注意病情變化和有無不良反應。
⑦對于孕婦、幼兒,應避免貼敷刺激性強的藥物。
⑧皮膚過敏的病人不宜使用本法。
(發(fā)布人:sdrz)
文章來源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廣州金孚互聯(lián)網科技有限公司-1168醫(yī)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http://m.pndqq.cn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1168醫(yī)藥招商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
3.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4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聯(lián)系郵箱:1753418380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