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日期:2016年10月13日 閱讀:2543
有關冬蟲夏草早的文字,可見于清朝汪昂的《本草備要》(1694)所載:“冬蟲夏草,甘平,保肺益腎,止血化痰,止勞咳。四川嘉定府所產者佳。冬在土中,形如老蠶,有毛能動,至夏則毛出土上,連身俱化為草。若不取,至冬復化為蟲!
冬蟲夏草產于我國西南的高原地帶,冬天如蠶,夏天像草,是蟲和菌的復合體,也是一種神奇的中藥。自古被譽為“天下第*神草”、“藥中軟黃金”的冬蟲夏草,是中國中藥瑰寶中特有的珍貴補品。作為一種名貴藥材,冬蟲夏草被奉為集扶正固本機理于一身,可治諸虛百損,理陰陽平衡,更能補元氣、潤肺、補腎、壯陽,在《本草綱目拾遺》與《本草從新》均有記載。冬蟲夏草性平味甘,比其他種類的滋補品具有更廣泛的藥用和食用性,長期以來是我國既可藥用也可食用的高級滋補品,并且一年四季皆可食用,對老、少、病、弱者皆宜服用,而不會出現(xiàn)虛不勝補的現(xiàn)象。用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的眼光來看,冬蟲夏草就像是一個神秘的大復方,復合了多種人體所需要的營養(yǎng)成分;其中有些神奇的營養(yǎng)成分,是任何動植物都不具備的。
相關考證冬蟲夏草始載于《本草從新》,曰:“四川嘉定府所產者優(yōu)秀。云南、貴州所出者次之。冬在土中,身活如老蠶,有毛能動,至夏則毛出土上,連身俱化為草。若不取,至冬則復化為蟲!薄侗静菥V目拾遺》對其記載尤詳:“夏草冬蟲,出四川江油縣化林坪,夏為草,冬為蟲,長三寸許,下跌六足,屜以上絕類蠶,羌俗采為上藥!辈⒁镀叽粓@西域聞見錄》云:“夏草冬蟲生雪山中,夏則葉歧出類韭.根如朽木,凌冬葉干,則根蠕動化為蟲!庇忠读峦饩帯吩疲骸岸x夏草,一物也。冬則為蟲,夏則為草,蟲形似蠶,色微黃,草形似韭,葉較細!
綜合上述文獻對其形態(tài)的描述和產地、生境的記述,并參照《植物名實圖考》之附圖,可以確定,麥角菌科蟲草屬真菌冬蟲夏草菌及其寄生的復合體是傳統(tǒng)的藥用冬蟲夏草。然《本草綱目拾遺》又載:“《四川通志》云:冬蟲夏草出里塘撥浪工山,性溫暖,補精益髓。”據(jù)《新華本草綱要》考證,此處所說的冬蟲夏草,是涼山蟲草,為川西以及滇東北一帶所用的冬蟲夏草代用品,說明古代所用冬蟲夏草,存在異物同名問題。
二百多年來,幾十部中醫(yī)藥典都把冬蟲夏草列為可以選擇]用藥,將其譽為“起死回生”的圣藥,稱其治病效果顯著!饵S帝內經(jīng)》指出,陰陽是萬物的根本生之本,本于陰陽。陰陽者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……故治病必求于本:陰平陽秘,精神乃冶。陰陽乖戾,疾病乃起。陰陽離決,精氣乃絕。陰陽不和,因而和之,是謂圣度。
譯文:陰陽是萬物的根本,治病,就是要從陰陽這個根本上來解決問題。陰陽平衡才會健康,失利就會生病;陰陽嚴重失衡、分離,會導致猝死。調節(jié)陰陽使之和諧,是治病高明的方法。
千百年來,冬蟲夏草早已名列與人參、鹿茸并稱的三大補品之首,成為歷代貴族相沿至今必備補品。
福臨門冬蟲夏草含片,適應人群有:適用于肺腎兩虛、精氣不足、咳嗽氣短、自汗盜汗、腰膝酸軟、陽痿遺精、勞嗽痰血等病癥。由于它性平力緩,能平補陰陽,所以也是年老體弱、病后體衰、產后體虛者的調補藥食佳品。它能夠增加補氣的力量,還能夠滋陰、潤肺止咳、去火、養(yǎng)胃,中醫(yī)管它叫清補之品。
文章來源:
1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廣州金孚互聯(lián)網(wǎng)科技有限公司-1168醫(yī)藥招商網(wǎng)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(wǎng)http://m.pndqq.cn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.本網(wǎng)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1168醫(yī)藥招商網(wǎng)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
3.其他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從本網(wǎng)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4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聯(lián)系郵箱:1753418380@qq.com。
【適用范圍】用于緩解頸、肩、腰、腿及閉合性軟組織疼痛、腫脹等不適癥狀人群的物理冷敷!臼褂梅椒ā客庥。將本品適量直接涂抹于不適部位,輕輕按摩2-3分鐘,每日2-3次。
【適用范圍】用于緩解頸、肩、腰、腿及閉合性軟組織疼痛、腫脹等不適癥狀人群的物理冷敷!臼褂梅椒ā客庥。將本品適量直接涂抹于不適部位,輕輕按摩2-3分鐘,每日2-3次。